9月22日,陕西省科协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活动:渭南师范学院科协青年教师光电探测技术及材料光学特性表征学术沙龙第三场报告在渭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2418会议室开讲。“光电探测技术及材料光学特性表征学术沙龙”由渭南师范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承办,是陕西省科协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活动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交流活动旨在通过交流激发创新思维,探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我院相关专业的老师与同学4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的交流与讨论。


本次讲座主题为“小型中子发生器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主讲人为渭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徐强博士。徐强博士主持并参与与中子测井相关的横向项目多项,曾为中海油服公司建立了COSL密度测井刻度井群、中子孔隙度标准井群、元素测井仪标准井群等刻度井群,是中国石油行业最完善、精密度最高的刻度井群。徐强博士以“深藏地下的石油是如何被发现的?核测井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要用可控中子源替代天然放射源?测井仪器在探测前也要像称或天平一样需要校准吗?又要用什么来校准呢?”等一系列问题开场,引发师生思考。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在石油勘探中,基于中子探测的岩性/Pe值测井、C/O比测井等是必须要测的重要项目,目前使用的是同位素中子源,但随着国家对放射源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这种中子源的使用限制越来越多,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多不方便。可控中子源是利用小型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带电粒子轰击适当的靶核,通过核反应产生中子的装置,其产生中子具有可控性、单色性等特点。可通过电路控制是否发射中子,因此具有辐射安全方面的独特优势。利用可控中子源进行放射辐照在我国工业、农业、医疗、科研和教育等领域具有日益广泛的应用。徐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使与会老师和学生对小型中子发生器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这些项目中用到的实验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确定都和大学物理所学知识密切相关,通过本次讲座与会学生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是相融相通的。本次讲座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开展高校科协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活动,一方面可以近距离的将最新的前沿热点问题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科普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增进高校青年教师间的学术探讨,为青年教师学术发展和各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后,渭南师范学院将继续发挥学术交流的作用,努力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架设学术交流的桥梁,使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交流激发创新思维,提升自身科研能力,获得更加丰富的学术成果。
2021 年 9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