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通知公告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专业研讨>>专业研讨>>正文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2018年07月02日 15:56 安博 点击:[]


为了认真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任务,落实学校确立的培养坚定创新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2018419日数理学院光电专业教师赴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和武汉光驰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考察其相关专业建设情况和企业用人情况。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 国内光电专业发展情况

1.1 专业现状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根据教育部在20129月下发文件将原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与原属于电气信息类的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五个专业统一修订后的专业名称。

该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可从事光学工程、光通信、电子学、图像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相关公司、企业从事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工作的光电子和光信息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中等专业学校、技校、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各相关企事业单位技术及管理人员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及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主要担任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光电仪器、精密仪器的设计、制造,光学零件的加工、镀膜、刻划,以及生产组织、经营等工作;也可在高校、科研单位、部队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光电信息技术以其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光电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在技术发达国家,与光电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从业人员逐年增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1.2 行业现状

近20多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中国的激光、光电子科学事业的发展面向应用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多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计划中,激光、光电子技术受到重视。“863”计划七大领域中有激光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包括用于信息领域的激光技术),1995年又增列了“惯性约束聚变”(高功率激光及激光核聚变)项目。国防预研光电技术作为跨部门项目正式立项。国家“六五”和“七五”攻关计划,激光、光电子技术被列为重大项目。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61998年间资助多项激光、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研发。经过从“八五”到“十一五”逐年建设,在激光、光电子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1)建立了6个(北京、武汉、上海、石家庄、深圳和长春)光电子成果转化产业基地;

(2)自2000年以来,各地兴建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园区。目前国内已有13个光电子产业基地,上海、武汉、深圳、广州、长春、北京等城市的光电子产业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3)已建11个国家级重点光电子技术实验室和5个国家教育部所属的光电子重点实验室。5个激光光电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包括:CD、激光加工(LP)、光纤通信(OFCT)、光电子器件。4个激光光电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光学仪器工程技术、固体激光工程技术、特种显示工程技术和平板显示工程技术。

(4)在不断深化机构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过程中,中国已经形成一大批光电子产业企业单位群体,其中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集团公司等,这些公司均有从事激光光电子技术产业的企业,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所属的第1113234445研究所和生产厂家,以及各地从事激光光电子产业的企业,如武汉烽火集团、武汉长飞公司、深圳飞通光电技术公司、深圳天马微电子公司、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锡中兴通信公司、北京海特光电子公司、中国大恒公司、长春彩晶公司、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

(5)近十几年来,中国光电子产品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发展,其平均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高增长势头。这是改革开放政策威力和积极利用投资环境和市场消费优势的结果。

2. 渭南师范学院光电专业现状

2.1 基本情况

渭南师范学院光电专业建设团队现有专职教师9人,外聘教师2人。专职教师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专职教师学历结构:博士4人,硕士2人,在读博士3人。外聘教师分别来自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工程师)和中国西电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包括外聘教师在内,光电专业生师比为3.4:1

表1  专业建设团队教师情况一览表

姓 名

年龄

职称

学历/学位

毕业院校

研究方向

王菊霞

53

教  授

研究生/博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

文  军

56

教  授

研究生/硕士

西北工业大学

凝聚态物理

郭宝会

40

副教授

研究生/博士

西北工业大学

凝聚态物理

雷前召

51

副教授

研究生/博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介质中的光、波传播

李芳菊

43

副教授

研究生/硕士

陕西师范大学

光学工程

何  冰

36

副教授

研究生/硕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图像处理

安  博

37

副教授

研究生/硕士

西北工业大学

凝聚态物理

薛  晶

38

讲  师

研究生/博士

电子科技大学

凝聚态物理

王  芳

36

讲  师

研究生/博士

浙江大学

凝聚态物理

光电专业专职教师都为本科生主讲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基本技能,教授承担了一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

该专业成立两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5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得各级教学、科研奖励11项。

光电专业现有专业图书价值3千余元,建设有500G的信息共享平台以提高教师间教学资源共享效率。

2.2 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虽然光电专业教师职称和学历普遍偏高,但是和光电专业方向相关教师仅占20%,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

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尽合理

由于我校史上未开设过与光电专业相似的专业,故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参照对象和成熟的经验可借鉴。若一味照搬外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很难做到适应于本校的实际情况。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大量参考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人才培养方案未能结合本学校的实际。由于本专业属于新建专业,在调整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势必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3)实习实训基地有待建设

由于现在校最高年级学生为大二,故可供学生实习的企业有限。

4)实验室建设有待加强

该专业实验室正在建设过程中,有待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和教学方案。

3. 调研目的及对象

3.1 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明确评估整改中光电专业在人才培养、专业特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培养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对人员结构和规模、骨干教师、课程和教学、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实践教学环节和支撑条件等细化指标进行深入了解,深刻认识我院目前的基本条件和存在差距,借鉴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第二师范学院等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调查以武汉光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人才需求,树立我院光电专业评估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定符合实际的应对策略、工作思路、解决方法和实施细则。

3.2 调研对象

3.2.1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原华中工学院创办的无线电电子学系。在中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老一辈领导的关心推动下,学院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激光、光电子、半导体等专业方向建设。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院系之一。20126月,原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与原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强强联合组建了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学院发展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20179月,光学工程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华中科技大学统筹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优势学科力量,规划建设“光电信息一流学科群”,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建设。

学院现拥有4个本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现有教职员工190人,包括教授49人,副教授69人。学院与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一道,推进学科发展和教育创新,已构建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6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7人、华中学者16人。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拥有强大的学科和科研平台。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子信息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光电测试服务中心、武汉市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智慧城市研究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重要平台,都已成为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支撑基地。

学院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2003年,成为教育部和科技部两部委联合授予的第一批9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07年获批教育部“面向群体创新人才互动式培养实验区;2011年,教育部在高校内部选择17所学院,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学院成为试点学院之一;2015年,担负起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建设任务。

3.2.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设置有物理与天文系、光学与电子信息系、材料物理系、汽车与机电工程系等4个系,1个实验中心和4个研究所。该学院有教师71人,其中特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彩虹学者1人,教授5人,副教授23人,高级实验师3人。中国著名激光专家姚建铨院士领衔的“湖北省太赫兹技术与光电子学”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省天体物理学术活动中心设在本院。

物机学院开设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1个专科专业。拥有实验室48间,面积达4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万元,建有物理类、光电类、材料类、电子类、机电类、汽车类等实验实训室,以及“机电”、“机器人”、“互联网+”、“VR工程技术”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太赫兹波谱与成像技术实验室仪器设备国内领先。

3.3.3 武汉光驰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光驰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坐落于“武汉﹒中国光谷”及武汉高校群中,依托其地域、信息、政策和产业优势,紧跟国内外先进技术,专注于为高等院校、高职高专等提供光电系列、物理系列、虚拟仿真实训系列、实验室管理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实训等系列实验装备、实验室解决方案及专业建设服务。

4. 调研结果

4.1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光电专业培养方案及实验室建设情况

4.1.1 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光电理论基础,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英语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强,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优秀,并在激光科学与工程、光纤通信系统与技术、光电系统与信息处理、光电子集成器件技术等方向具有一定专长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能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信息产业部门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系统集成与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2)培养特色

注重拓宽学科基础,坚持理工交叉,突出专业特色,重视科学实践,适应市场导向,发展学生个性。坚持将学科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的理念,设置“光电创新实践”及选拔优秀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参加科研等科学实践等环节。设置四组学科特色鲜明、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和多达三十余门的专业任选课,供学生选修。

(3)学时与学分

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157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分不允许用其他课程学分进行学分冲抵和替代。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3学分。详见表2、表3和表4

2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时/学分

占课程体系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必修

1032/59

41.1

选修

160/10

7.0

学科大类基础课程

必修

552/31

21.6

专业必修课程

必修

472/27

18.8

专业

选修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选修

136/8.5

5.9

专业任选课程

选修

128/8

5.6

合计

2480/143.5

100

3 实践教学环节周数与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课程性质

周数/学分

占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

军事训练

必修

2/1

7.4

电工实习

必修

2/1

7.4

生产实习(社会实践)

必修

3/1.5

11.1

课程设计

必修

4/2

14.8

专业认知实验

必修

1/0.5

3.7

科研训练

必修

3/1.5

11.1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16/6

44.5

合计

31/13.5

100

表4  课外学分

序号

名 称

要  求

课外学分

1

社会实践活动

提交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答辩者

1

个人被校团委或团省委评为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者,集体被校团委或团省委评为优秀社会实践队者

2

2

英语及计算机考试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获六级证书者

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获二级以上证书者

2

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

获程序员证书者

2

获高级程序员证书者

3

获系统分析员证书者

4

3

竞赛

校级

获一等奖者

3

获二等奖者

2

获三等奖者

1

省级

获一等奖者

4

获二等奖者

3

获三等奖者

2

全国

获一等奖者

6

获二等奖者

4

获三等奖者

3

4

论文

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

每篇论文

2-3

5

科研

视参与科研项目时间与科研能力

每项

1-3

6

实验

视创新情况

每项

1-3

4)专业核心课程

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光纤光学、光纤通信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

5)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光学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认知实验、电工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

专业实验:应用光学实验、物理光学实验、激光实验、光纤光学实验、光电技术实验。

4.1.2 实验室建设

光学与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国际一流光电子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该中心拥有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49人,平均年龄45岁。实验室用房135平方米,设备台件数917,设备总值1071万元。日常实验耗材费15/年。实验中心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二级学院下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其工作任务包括:指导中心规划和发展;监督实验课程实施;论证新开实验课程和项目;审查实验室年度工作;评价实验室成果。

 

1  实验中心组织结构

该实验中心可面向全校8个专业学生开设15个实验课,122个实验项目,实验学时数达480学时。具体开设情况如图2所示。

 

2  实验开设详细情况

4.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学院光电专业培养方案及实验室建设情况

4.2.1 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又熟练掌握光电技术、光学工程、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和各种实验测试技能,了解有关光学工程、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光电系统与信息处理、光纤通信与传感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及生产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在光电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信息产业部门及研究院所等行业工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可继续攻读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光电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是建立在现代光学、光电子学及其应用基础上的一门前沿科学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涵盖了光电信息处理、光信息存储、光计算技术、光电系统设计、光通信、光电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本专业毕业生应在光电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并成为在光电信息处理、光电系统设计、光电技术及其应用等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色的人才。

毕业生应获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光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应用计算机。

3)培养规格要求

(岗位群)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序号

对口岗位描述

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主要链接课程

1

光学工程师

岗位知识

1.应用光学

2.物理光学

3.光学设计

固体物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信息光学、

光学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电子实训

 

岗位能力

1.练掌握ZeMax光学设计软件

2.能设计光路

3.熟悉光学元件性能

岗位素质

1.工程师基本知识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3.团队合作能力

2

LED设计

工程师

岗位知识

1.光电子方向基础知识

2.物理光学

3.激光原理与技术

固体物理,激光原理与技术、电磁场与应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电子实训

 

岗位能力

1.熟悉MOCVD设备

2.熟悉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性能参数

3.掌握LED发光原理

岗位素质

1.团队合作能力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3.工程师的基本知识

4)学分要求:必须修满类学分159学分和类学分(课外实践学分)12学分,共计171学分方可毕业。

5)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学时分配

类别

 

学期课程教学周数

总计

百分比

课程类别

14

16

16

16

16

16

16

12

122

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

158

144

128

144

 

 

 

 

574

26.72%

33.70%

通识选修课

 

30

30

30

30

30

 

 

150

6.98%

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

128

144

144

48

 

 

 

 

464

21.60%

21.60%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核心课

 

 

48

80

192

176

 

 

496

23.09%

44.69%

专业方向课

 

8

64

112

56

56

 

 

296

13.78%

专业选修课

 

 

 

 

64

104

 

 

168

7.82%

小计

286

326

414

141

342

366

0

0

2148

100.00%

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

11

8

7

10

 

 

 

 

36

22.64%

28.93%

通识选修课

 

2

2

2

2

2

 

 

10

6.29%

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

8

9

9

3

 

 

 

 

29

18.24%

18.24%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核心课

 

 

3

5

12

11

 

 

31

19.50%

52.83%

专业方向课

 

0.5

4

7

3.5

3.5

 

 

18.5

11.64%

专业选修课

 

 

 

 

4

6.5

 

 

10.5

6.60%

专业综合实践

 

2

2

2

2

4

8

4

24

15.09%

小计

19

21.5

27

29

23.5

27

8

4

159

100.00%

实践教学学分分配(仅计算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实践教学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

4

4

2.52%

29.56%

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

1.5

1.5

0.94%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核心课

6.5

41.5

26.10%

专业方向课

2

专业选修课

9

专业综合实践

24

实践教学总学分

47

29.56%

5. 调研反思

光电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随着陕西省光电企业和渭南市3D打印企业在高新区落户,从而使渭南光电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快速增加。特别是生产加工类企业,对具有光电专业背景、熟悉光电原理和行业发展的技术管理人才需求旺盛。随着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对比企业对光电人才需求的状况,以前的培养方案存在与就业市场脱节,重视理论及系统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不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兄弟高校的成功经验、认真吸取企业的建议、接受光电教指分委指导,需逐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及建设思路,初步形成有特色、能满足地方光电企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了光学系统设计”、“光电检测”两个专业方向,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体系。

(一)合理定位,优化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光电信息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适应光电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5个层次。在新的培养方案中,保证数理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合并调整压缩物理理论课程,增加了应用型课程的比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开设:光电信息物理基础、物理光学、应用光学、信息光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学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等。

(二)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强化实践教学

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的保障,用好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2018年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平台建设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将建设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信息光学和光电检测实验室。将来将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先进的、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

(1)有机整合、独立开课,构建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打破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独立分块,实验从属于理论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独立开课,构建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如独立开设基础光学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激光原理与技术实验及课程设计等。

2)改革教学内容,优化基础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在整合基础实验、独立开设模块化实验课程的同时,开设足够的高质量的综合性、设计性的课程设计项目,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工程、社会应用紧密联系,计划开设光学系统设计、光电检测课程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暑期实践教学,积极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结合企业生产项目,实施暑假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真正贴近企业,贴近市场。

(三)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

学校积极实施因材施教的探索,计划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大学生科技文化与创新创业学分,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生自愿报名组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学校积极支持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实践及竞赛活动,如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及学校组织的光电设计竞赛。学生通过竞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促进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附:部分调研考察现场。

 

 

 

 

 

 

 

 

 

 

 

 

下一条: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