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通知公告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专业研讨>>专业研讨>>正文

农业电气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2018年07月02日 15:47 张鹏 点击:[]

 

根据学院安排,为了扎实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任务,更好地吻合学校确立的培养坚定创新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制定我校农业电气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农业电气化专业建设方向及定位,正视问题、找准短板,全力以赴破解要素制约。2018411日数理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秦玉伟、农业电气化专业负责人张鹏等同志赴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农业电气化及其相关专业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我校农业电气化专业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业电气化指的是电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是农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基础。包括农业中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利用,以电力为动力的农用技术装备的发展,农村家用电子、电器设备的推广等。在有些国家主要指在农村工副业、养殖业、园艺部门和生活方面使用电能。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电气化进程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农业科技实力不断的增强,农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农业电气化的发展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通过电气化的进程能够不断的创收增益,从而缩短和城乡之间的差距,能够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农业的发展依赖和受制于电气化进程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对于农业电气化的进程需要更为迫切。

1.1基本现状

目前,我校数理学院电气工程系下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农业电气化三个本科专业,具有工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农业电气化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3人。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业务素质强,教师在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先后承担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获各级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了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陕西北人印机、渭南技师学院等校外实践教学等基地。近5年来,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德州仪器杯(TI杯)模拟及模数混合电路应用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奖项共计10余项。

1.2存在问题

校开设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开设已4年,专业建设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专业建设中也还有不少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学生就业率,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等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目前,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新模式探索中,尚存在的问题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师生比例偏低,师资队伍学历整体较低,实践教学能力不高。这一状况的存在,不利于专业发展,不利于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引进高学历教师的难度大,无法为专业师资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就无法提高教学水平,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构建,也就无从谈起。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尽合理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在设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更多的是参考其他学校,而未能结合本学校的实际,而也未能掌握当前市场人才需求动态,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同时,本专业属于新建专业,缺乏与往届毕业生、相关企业、研究院所、开设本专业高校的交流,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不高,未能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农业电气化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其教学内容,应反映新技术和新知识。因此,在教学基础薄弱环节建设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实践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同时,专业实践教学也缺少一套完整的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评估体系,难以反映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与教学水平。由于专业具有实践性特点,所以理应构建多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课程实际,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在体系构建中,使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4)专业去同质化问题亟待解决

我校农业电气化专业依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而来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开设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倾向。专业同质化造成专业设置偏窄、低水平重复,相似的专业、相似的知识结构、相似的技能架构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必然会供大于求,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带来了结构性就业困难。如何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避免专业同质化,突出农业电气化专业特色,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等问题亟待解决。

4)生源问题值得重视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校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录取时第一志愿人数很少,大多学生均为专业调剂从相关资料来看,开办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同类院校主要是江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黑农江八一农垦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这些学校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电气化本科段已经停招数年,该校主要转为研究生阶段教育。这就需要我们认清现实的严峻,突出农业电气化专业特色,以就业为导向,才能破解生源问题困扰。

2、专业及行业发展分析

农业电气化专业综合了电子电气、自动化、电力、计算机、传感器技术、检测与转换及信息处理等多项技术,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装置和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研究和开发等工作,所以对必修课程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连续性。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电力与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电力与自动化工程规划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训练。面向农业与农村有关的地方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等。专业建设着重在电气技术、自动化及系统控制工程范围内,主要包括传感器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网络控制技术等。

我国的农业电气化的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电气化是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基础。农业电气化的范畴遍及农业各个部门的所有生产过程和绝大部分环节,以及居民生活的各个方向。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的农场和农庄都已实现了电气化,但我国的农业电气化的水平还比较低,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学生在农村和农业中拥有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在照相、广播、电话、电影、电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城市中使用的各种家用电器也在农村居民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电气化和自动化的水平,前景广阔。

3、调研目的及对象

1)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明确评估整改中农业电气化在人才培养、专业特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培养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对人员结构和规模、骨干教师、课程和教学、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实践教学环节和支撑条件等细化指标进行深入了解,深刻认识我院目前的基本条件和存在差距,借鉴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树立我院农业电气化专业评估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定符合实际的应对策略、工作思路、解决方法和实施细则。

2)调研对象

进行此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电气化专业和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现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控制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为国防特色学科。 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依托学院现设有“甘肃省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 和“机械工业冶金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电气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科学研究围绕先进过程控制、新能源发电等学科前沿和甘肃省信息学科发展需要,主要研究方向为:冶金过程先进控制技术、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智能控制、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随机信号处理、分布式系统控制技术与故障诊断、嵌入式系统及智能机器人技术、现代电气传动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电力电子与特种电源技术、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技术等。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学研产结合、强弱电并举、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电气、电子信息学科群已经形成。

2、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现设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车辆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省级特色专业。现有二级交叉学科北方旱区作物生产装备工程博士点1个;农业工程省级重点学科1个;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农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1个,农业硕士农业机械化领域硕士点1个。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9人,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2人,副教授9人。拥有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2人,甘肃省“333”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人,“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2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甘肃农业大学伏羲杰出人才2人,甘肃农业大学伏羲青年人才1人。多名教师先后到国外及国内一流大学研修、访学和学术交流。学院拥有农业部北方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西北地区)、农业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甘肃省旱作农业装备工程实验室,设有农机与汽车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力学实验室、CAD与制图实验室共5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和机械工程训练中心,总面积5543.09平方米,设备总值1101.82万元。学院设有东风汽车公司(十堰)、雷沃阿波斯集团、三花控股集团、兰州星火机床有限公司、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甘肃洮河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等21处校外实习基地,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甘肃酒泉铸陇机械制造公司等6处创新实习基地和酒泉奥凯种子机械有限公司、雷沃阿波斯集团、四川奥凯川龙农产品干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三花控股集团、四川川龙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3+1”教学基地6个。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有广泛联系与合作,参与“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学院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厅级奖5项,目前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学院近三年先后主持和参与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100余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3篇,出版教材与学术专著12部。

4、调研内容及方法

1)专家座谈会

1在调研中,走访了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了解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的基本情况。411日上午,农业电气化专业负责人张鹏、系主任秦玉伟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系主任张晓英教授、系副主任李恒杰教授、张萍教授及教授、博士生导师安爱民等同志进行了座谈。张鹏和秦玉伟分别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院农业电气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资、教学和科研的基本情况,就科研经费、博士数量、科研成果和课程建设等关键核心问题进行了咨询。张晓英教授认真听取了情况介绍,指出要开拓思路、多方筹措科研经费,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项目,争取地方政府科研投入。对于博士问题,一方面整合院内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李恒杰教授、张萍教授指出,建设专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层面的政策上扶持,在科研经费、职称评定、项目立项、实验室及科研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安爱民教授指出,在实践教学建设上,要摆脱本科实验室建设的思想束缚,研究生教育重在科研平台建设,重在与行(企)业的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参与调研的同志从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关心的问题,与专业教师教师深入交换了意见。

2411午,走访调研了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电气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深入了解该校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的基本情况。与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农业工程专家赵武云教授、水利水电学院院长张健生教授、农业电气化专业系主任高晓阳教授、副主任冯全教授等专家进行了座谈。张鹏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院农业电气化专业师资、教学和科研的基本情况,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科研经费、博士数量、科研成果和课程建设等关键核心问题进行了咨询。赵武云教授指出,目前农业电气化专业在招生就业上遇到了行业范围内的问题,存在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破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办出专业特色,细化人才培养环节。张健生教授说,甘肃农业大学具有比较健全的农业工程培养体系,对于人才培养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可或缺。农业电气化专业系主任高晓阳教授、副主任冯全教授指出对于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关键是指定合理、切实、务实的人才培养方案,要考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分配。另外,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缺少这个环节一切无从谈起。参与调研的同志从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关心的问题,与专业教师教师深入交换了意见。

2)参观交流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系主任张晓英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电气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电信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由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中心组成,实验教学中心面积4755平方米,设备台套数4365台(套),实验设备价值约4818万元,有26个专门实验室。学院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开设电类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同时承担本院3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实验及各类综合实践教学任务,开展各项电类科技竞赛活动。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学指导教师50多人,超过70%的指导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于2008年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由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模拟、数字)、微机原理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PLC实验室()PSOC实验室、电子设计实验室、电工电子实习室、甘肃省第13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组成。学院专业实验中心由单片机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施耐德自动化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PLC实验室()、先进控制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飞思卡尔单片机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DSP实验室、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EDA实验室、SOPC实验室组成、虚拟仪器实验室、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等实验室构成。

调研组与实验室同志进行了交谈,参观了电机学、电力拖动基础、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电气控制技术与PLC、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等实验室,实地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在实验室设备运行、实验仪器管理、实验课程设置、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就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的签订,产学研基地的建立、实践基地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聘请,如何具备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所需的场地和设施,如何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训练、学位论文提供保障条件等实际问题进行了询问。

5、调研分析与建议

(1)对于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来说,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集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电工技术,以及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和自动化专业知识为一体的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可胜任自动控制、经济管理、系统运行、电力系统装备制造和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在学校的教学中,在农业自动化人才培养中,可增加强电与弱电内容,并在理论教学当中,注重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而实践教学体系中多个环节的设置,也应围绕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进行,培养专业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坚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内容,建立基于创新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加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做到高新技术与工程创新相结合。为了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调整现行的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理论教学,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适当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第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二者相互独立,构建相对独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注重纵向系统性、连贯性,教学内容不能过于依附理论教学;第三,根据社会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确保教学与社会需求不脱节,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大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设施。

3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而学生课余时间的创新实践训练,也是重要的内容,这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体系构建中,也可借鉴国外建设的经验,根据本专业人才需求,制定一个完善的多环节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培养方案,进而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专业教学体系。 

 

在结束调研后,农业电气化专业负责人张鹏、系主任秦玉伟行将调研结果进行了及时汇总分析。讨论了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期望与相关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学位的特定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共同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产学结合,突出办学特色;构建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和措施,积极引导行(企)业参与培养全过程。研究了师资条件、教学条件、科研水平和实践基地等实际问题。从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市场需求、保障招生规模、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最后按照评估整改要求将我院农业电气化专业目前实际情况进行了逐条对比,找准短板,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差距,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与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赵武云教授等合影

 

 

与兰州理工大学张晓英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安爱民老师合影

 

 

 

与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系主任张晓英等讨论人才培养方案

 

认真收集、整理和学习相关资料

 

调研完成后积极联系专家进行指导、审阅人才培养方案

上一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考察报告 下一条:物理学专业人员赴云南师范大学考察报告

关闭